首批省级示范高中 | 教育局直属学校 | 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 | 省平安校园 | 省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基地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2首页 >> 学生中心 >> 学海拾贝 >> 内容

2018年陕西省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评析

时间:2018/6/13 8:57:50 点击:

  核心提示:2018年陕西省高考文综试卷采用全国II卷,总体来看,地理试卷保持了稳中求进的风格,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拓宽试题素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考查方式方法,现评析如下: ...


2018年陕西省高考文综试卷采用全国II卷,总体来看,地理试卷保持了稳中求进的风格,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拓宽试题素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考查方式方法,现评析如下:

一、试题的整体特点

1.题型设计、命题风格、信息呈现等几个方面延续了近些年的特点。

选择题部分依托四组材料设计11道选择题。第一组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以温州服装产业的发展为背景,要求关注时间,地点,产业类型,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同时渗透着中国产业的发展方向等热点问题。第二组题以澳门区域的特征和发展变化为材料,分析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推导发展变化及人地关系。第三组题为自然地理的重点知识,涉及地图,时间计算,大气环流 ,风向判断等内容,是基础知识的重点。第6题直接考查时间的计算,这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对时间计算相关内容的考查。第7题要细致审查设问角度与区域特征的关联。第四组题涉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水文特征等问题,突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环境变化过程的综合分析,数据材料的对比分析等,对学生要求较高。考生如受固有思维左右不能捕捉材料的特殊性很容易失分。

非选择题必考题的区域背景仍为“一中一外”,设问多层次,重内涵,突出主干知识,体现探究。所选择的主题有足够的思维量,承载所赋予的分值。36题以贵州区域地理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新兴产业布局的区位条件及发展变化;产业集聚的区位条件及影响;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发展的方向等,4层设问,合计24分,设问明确,重点突出,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的主题扣准区域可持续发展主题。37题以美国区域为背景,结合图文材料和大气运动的原理知识,考查了龙卷风灾害的形成、分布、发展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虽然去年不再将自然灾害及防治作为选考内容,自然灾害进入必考范围,是今年试题的一大亮点;但今年以一个综合题的形式来呈现,可见对这部分的内容不是在弱化,而是在不断加强。从考查形式上看,第37题由去年 3问变成今年的4问,每题赋分变小,合计22分。使学生答题得分更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从考查内容上看,去年人文地理比重较大,而今年自然地理比重有所加大,突出 了自然地理的基础地位,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性较强。

选考题与17年一致均为21,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两个选修部分中二选一,每题10分,但每题2问,17年为1问。43题旅游地理结合区域发展特征考察旅游产业给当地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有关旅游规划的知识,突出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44题从植物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入手,要注意两个设问角度的差异性。

2.知识考查落点明确, 对教材主干知识考察明确,能力要求提高。

地理试题遵循考纲要求与考试说明,增强基础性、综合性, 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分布上点多面广.,有些选择题一问中综合考查多个知识要点,例如第9题,虽然设问考查了提高植被覆盖的影响,但是不同选项却指向了不同的知识点,四个选项中包含了影响降水的因素河流含沙量高低的原因以及河流径流量三个知识点。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和纵深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迁移和运用知识、阐述和分析地理现象、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四种基本能力。渗透地理新课程确立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要素。综合题的设计具有入口小,纵深广的特点,如第36题,考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大数据产业布局问题,通过思路关键点的引导,要求学生拓宽视野,充分发挥知识迁移能力解决具体问题,最终才能得到答案。试题本身求新求变,灵活性较强。

3.地理视角丰富,突出时空概念,重视逻辑性,追求合理区分

突出时空概念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性,把地理原理落实到具体地点时间,关注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发展变化,对于学生的思辨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好的考察与训练。尤其是选择题前两题组,温州、上海、澳门区域特征需要学生调用旧知及读取信息综合判断。主体风格偏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思想,重点在于理解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再如第362)题,是一道考查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模块的综合题,单纯记忆知识点并堆叠罗列并不能成为解题的有效方式,这道题必须要结合贵州贵安新区的地方特点,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和地域产业集聚的知识,充分结合具体条件,才能组织答案,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

4.主题内涵深刻,立足区域性,突出发展变化,追求设问创新

人地关系为主题,在考查人文地理的同时隐含自然地理的内容,丰富了题目内涵,考点的选取体现出多样联系,结合具体背景信息,用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理解深度。试题所涉及虽然是考生较为熟悉的区域范围,但问题设计与信息材料的组合新颖,注重发展变化的理念,渗透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难易结合。多角度综合考察考生的活学活用的地理分析能力。有些选项的区分难度较大,尤其是第一组和第四组选择题。

5.材料丰富厚重,图像信息关键 

纵观全套卷面,大面积呈现丰富多样的材料信息,背景信息更体现出文科综合的考查特色,不仅向学生展示地理相关的材料内容,更有采用社会历史材料的内容,比如澳门半岛的填海造陆工程和老城区的人文风貌;以及当下的热点讨论,比如通过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查站展现全球变暖效应。除此之外还立足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论点,类似大数据产业布局的展望、以及“龙卷风追风人”的现象。

全套试题在信息呈现上大量采用图片呈现的方式,典型的图片比如第1题的时间轴,第4题的地形街道复合图,以及第37题的美国龙卷风发生频次的统计图。此外,无图考图这一特点也在卷面中有所体现,要求学生心中有图,考查对于一些关键图像的记忆和理解及其应用。比如第7题,要求学生在心中知道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图,但是仅仅是知道还不足以解决这道题目,更重要的是将图片中蕴含的原理结合到具体问题中,实实在在解决一个问题,这要求了学生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某个实际区域上的能力。

6.注重联系实际,体现现实性

紧跟时代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选择题1-3题浙江服装加工企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原有工厂的关闭、总部和研 发中心的迁址恰好反映了我国产业调整和升级过程中的典型表现;第36题数据中心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的分布变化说明了我国重视发展信息产业,注重互联网加的体系建设,体现了中国工业的发展目标。

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学要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要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为基本出发点。高考试卷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要求。试卷中诸多试题通过一系列新文字、新图表,创设了新的意境,有针对性的考察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分析、总结和归纳出正确的结果,学生如果没有通过严格的思维训练,将很难作答成功。

二、今后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的建议:

1、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深化理解基础知识 

2、明确知识原理,构建知识体系,强化思维能力 

3、关注热点,注重与地理知识的联系,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4、重视能力立意,加强读图能力、空间思维 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对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调用知识——论证阐述地理事物能力的培养。

5、规范答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总之,面对趋向“素养立意”的高考,我们在实施学科教学及复习备考中更应脚踏实地,注重双基,注重思与辨,注重创新提质与智慧增效。

作者:段学勤 来源: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现教中心 | 网站中心 | ZhaoZH设计制作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校址:西安市咸宁中路151号 陕ICP备20210003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