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 educational world

德育天地

跨越时间的旅行——走进中科院授时中心授时部与桥陵
发布时间:2018-10-17     来源:     浏览量:1591      分享到:


 

1014日,我校部分藏生参加了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首先来到了渭南市蒲城县--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


“授时”这个词已经出现很多年了,比如东汉发明地动仪的张衡说过“规天矩地,授时顺乡”,宋朝苏轼说过“授时赋政,亦郡守之常”等等。我们使用的北京时间是由位于临潼的国家授时中心产生并保持的,相当于国家的时间基准。而这次同学们参观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则负责国家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的发播任务。


我校学生首先来到长短波授时系统核心位置——时频监控室,通过万江红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时频监控室功能之一就是产生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把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发送给长短波授时台,并且通过GNSS共视,光钎链路保持与临潼基准实验室保持的基准时间UTC(NTSC)偏差在20ns左右,这一数据在国际上稳居前三;另外,时频监控室还肩负着对长短波信号质量的实时监测功能。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短波授时台(BPM),王虎老师带来了一场关于授时信号传播的专业知识,同学们学到了短波传播方式:地波传播和天波传播。地面波的衰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急剧增大,而且短波地面波的传播距离不超过几十千米,天波传播就成为短波传播的主要方式,经电离层对短波的多次反射可将信号传到很远的距离。

最后,同学们来到长波授时台(BPL),在吴军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长波授时相关知识,长波是指频率为30KHz300KHz,波长为1千米~10千米范围内的电磁波。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建设自己专门用于时频传递的罗兰-C体制长波授时台。国家授时中心的长波授时采用的发射频率为100KHz,电台呼号为BPL

通过学习,同学们充分了解到对于我国重要部门、行业以及重要的国防设施的时频应用来说,必须同时接收至少两个授时系统的授时信号,这样才能相互对比校验,保证授时信号的可用性,进而提高时间频率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桥陵。桥陵和乾陵一样,是唐代繁荣昌盛在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上的代表。反映在艺术造型上是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在陵墓建制上的高大宏伟,在精神内涵上的雍容、威武、博达、充实。

为同学们授课的是朱建武老师,他是桥陵“最牛讲解员”,接待过多位领导和文化名人,他通读《新旧唐史》《资治通鉴》等书籍,讲解内容引经据典,深入浅出。


短短一天的活动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期盼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了解科学、了解历史,对知识始终保持求真探索的精神,小小的种子终究可以成长成为参天大树。